近日,中芯国际宣布Q2财报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汝京同时表示,该公司在2004年第二季度扩大了工艺范围,并签下了15家新客户,其中7家是中国大陆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这是值得庆贺的大事。
中国的芯片制造业几乎以每年30%以上的增长率进步,然而,国内所需芯片,每年仍是85%左右进口。此等怪圈何时才能有所改善,是大家特别关心的事。
国内芯片市场有多大
市场研究公司Databeans日前提供了一份中国IC需求市场的分析报告,预测2004年中国的芯片需求,将由2003年的229亿美元增加34.9%达309 亿美元。
至2005年,中国的芯片需求将减缓,增长仅 6.7%,达330亿美元。然后,06及07之后,直到2009年中国的芯片市场需求将每年超过20%的高速增长,到2009年时,规模可达690亿美元,占全球芯片消费总量的25%。
导致中国芯片需求增长的原因,在中国通讯,计算机及消费类电子等终端产品需求急速增加,到2009年时中国的年平均增长率CAGR可达17%。
中国芯片需求的最大的部分是计算机及通讯。其中计算机用芯片在03年为93亿美元。Databeans预测,直至2009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可达15%。
通讯用芯片是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平均增长率可达21%。
在2004年芯片的需求分别为计算机117亿美元,通讯105亿美元及消费类电子产品为77亿美元。
按讯息产业部统计,全球50%的传统相机,30%TV,30%空调,25%洗衣机及20%的冰箱都
是在中国生产。
另外,Databeans估计中国生产了全球三分之一的手机,17%的数字相机,20%的DVD及28%的路由器及Modems。
IDC还预计,全球半导体市场在2003年至200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5%,收入将由2003年的1600亿美元升至2008年的2820亿美元。
芯片制造业的战略重点
中国的芯片需要潜力如此巨大,然而每年却85%以上的消费芯片需要进口解决。如果说处在发展的初期此等状况有情可愿。今天中国的集成电路工业在国家优惠政策的鼓励下,近四五年来,已经吸引外资投入达100亿美元以上,而且这股增长的趋势还在继续扩大。虽然市场是全球的,一切应以市场竞争选择为准则.但是分析利弊,有必要讨论中国芯片制造业的战略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贴近客户
台湾半导体教父张忠谋曾说过,“正因为中国的芯片需求市场巨大以及还不是完全开放的市场,才导致台湾的半导体工业不顾当地的种种限制,还是要在中国建厂”说明在竞争双方中,贴近市场及客户的重要意义。所以中国的芯片制造业更不应该舍近求远。
潜力巨大急待开发
如果仔细分析中国的芯片需求市场,可能发现,每年进口芯片量大,而且年增幅量在30%以上,集中在珠江及长江三角洲.表明中国还仅是一个电子产品的组装制造大国。那么多芯片进口之后经过组装,大部分又制成产品出口了。实质上对中国的集成电路工业发展作用不大。
但是从另一方面,中国的芯片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除了CPU,存储器等之外。还有许多项目正等待开发,如手机芯片,汽车电子,高清晰度电视,以及各种用途的嵌入式CPU,用在老工业的改造中。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要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等共同努力。尤其是芯片制造业要将战略重心移至庞大的国内市场。
与国内设计业比翼双飞
确切地说中国仅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变成现实还需要付出代价。首当其冲,中国的芯片设计业要走在前列。据统计,大约有200家比较有一定实力的设计公司。年产值过亿美元的还不多,所以设计业需要迅速培育成长,其间一定要在芯片加工制造业的扶植下,两者有相辅相成的效果。
由此,看到中芯国际最近新增15个客户中有7 个是国内的fabless公司,这是一个很好的先兆。希望这股浪潮能再扩大。 长远看,立足国内市场更有利
半导体周期性地变化,目前这一波高潮能维持多久,在全球争论不休。可以想到,当全球形势变差时,中国也不可能仍然保持“一技独秀”,国际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所以从长远看,如果能占领熟悉的庞大的国内市场,不妨是一个两全之计。值得中国的芯片制造业思考。
结语
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断裂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不管如何,断裂对於发展中国的半导体业不利。其间需要政府的政策调整.但是要有个过程。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每个企业将根据市场作决断。例如,中芯国际,一个典型的代工企业,最近也在成都投资1.75亿美元,建立封装厂。这一步,对於中芯国际无可非议。将来通过实践,中芯国际会给股民一个满意的交待。
中国的芯片制造业,在不平坦的道路上前进,是完全正常的。但是庞大的内需市场是个有利的商机。盼望中国的芯片制造业能与设计业能比翼双飞,将中国的半导体工业推向新的高度。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