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王宁国先生的报效中国心?
modakang | 2007-08-17 08:51:41    阅读:1815   发布文章

  自2005年9月王宁国先生正式加盟华虹,至今已有近两年时光。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一颗满腹报国的雄心,如今己降到冰点。据闻,6月15日王宁国先生己正式离开华虹。

  对于一个华裔美藉著名的半导体设备专家及国际重量级人物,愿意投身中国半导体行业,及立志想为中国半导体业作点贡献,本身显示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正处在一个极好的时机,以及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半导体业的重视与决心。

  既然如此,为什么会出现今天的局面?以及呈现一个谁也不愿见到的结局。

中国特色

  可能要追溯到中国为什么要搞半导体业及搞成一个什么样的半导体业。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

  翻开半导体发展历史,不是每个先进国家都有自已的半导体工业。目前集中在美、日本、韩国、德国、台湾地区及中国。各自的市场份额如下表所示;


2006 worldwide chip sales by regions.jpg



  从上表中看到,许多第一世界国家,如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并非都有半导体工业。由此引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中国能否没有?回答几乎肯定,中国一定要有。因为西方至今控制高技术出口中国。如果没有,中国可能被动,甚至抬不起头来。所以,结论应该是中国一定要有,而且要有一个强大的,而不是一个仅能满足“生存”的,中低端半导体业。

中国半导体业的特色在哪里?

  因为是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与公司在制定“游戏规则”,所以对于新入行者总是不公平,在半导体业中也不例外。发展半导体业的几个基本条件,即技术、资金及人才,客观地看中国都不够充分,因此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采用“非常规”的方法,如韩国在发展存储器业中,采用举国倾注,重点突破的方法。相比较而言,由于中国太大,要顾及的重点太多,就显得弱很多。因此,在中国发展半导体业从先天性上,就存在一定难度。

  在这样困难条件下,发展半导体业无非两条道路,一条是依靠自主创新,奋发图强;另一条路是走合作发展,即俗话所说的“站在别人肩膀上”。其实道理都十分明白,对于中国两条腿都重要,无非是自主创新走得相对可能慢些,但是不可缺少,是国家的根本;而合作发展可能快,但策略要正确。其实真正做起来,哪步都不易。

  尤其是中国试图与先进技术公司进行合资或合作,但是由于西方实行高科技禁运中国的策略,一直阻碍着中国在半导体业的发展。反而看到的是印度及俄罗斯半导体业与AMD、Infineon及TI等的合资公司。

  由此表明,中国想在半导体业中取得迅速突破十分困难,道路一定曲折,可以说没有国家在政策上的引导与支持是不可能的。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回顾当时下决心邀请王宁国先生加盟“华虹”是十分正确的,因为面对全球化市场与竞争,中国半导体业缺乏国际级领军人物。尽管中国的人才很优秀,数量也不少,但是站在国际舞台上缺乏话语权。所以,国际业界知名人士王宁国先生愿意加盟华虹——一个国有企业,当时在全球引起震动,也曾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王宁国先生的一颗报效中国心是大家公认的。

  既然如此,王宁国先生为什么不能实现他的雄才大志呢?仔细分析,过去之所以请王宁国先生是站在把半导体看作为是国家的战略产业,可以比喻为“砸锅卖铁也要上”。而目前国家的重点太多,民生,农业,能源,环保等,而国家对于半导体业的投资模式己转向企业为主体,再加上具体落实到华虹集团,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生存,也即考虑的是企业能否在短时期内盈利。

  至于哪种模式,IDM或者代工,仅是诱因,是见人见智的问题。因此,谁都没有错,顶多是有人看得近些,有人看得长远些。但是发展中国半导体产业涉及到的是国家安全问题,一定要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尤其作为国家扶植的重点企业,有其责任与义务,一定要兼顾国家的利益。

影响深远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转移始终没有停止,甚至有越演越烈的态势。业界关心的是中国从中能得到些什么?

  摩托罗拉、飞利浦、LSI、Agilent以及TI国际大公司等都在走轻晶圆(fab-lite)策略,按理说有利于中国代工业的发展。但是任何转移都是双向的,否则不可能发生。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除了努力自主创新外,很重要的一步,是能否找到合适的伙伴,即进行合资发展半导体业,其中领军人物是关键。

  除此之外,很重要的是中国的投资环境及理念,能否真正吸引外商来合作。因为政策优惠几乎谁都会用,最近印度半导体业的策略公布证实了这一点。

  王宁国先生来中国报效,结果未功而归,至少反映中国在发展半导体业的思路上存在急功近利,或是说中国为什么要上半导体业及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半导体业等问题上思路不清。如果企业仅为了生存,国内如杭州士兰等的6英寸生产线不是也很好吗?何必当初请王宁国先生呢?

  事件匆匆而过,对于王宁国先生增加了人生的阅历,对于中国半导体业又丧失一次做大做强的机会,而且可能是一次产业决策的失误,其影响将逐渐释放出来。担心的是今后还是否有领军人物来勇挑重担?及中国半导体业与别人合作发展的基础在哪里?这一切,影响恐怕是深远的,需要时间来磨平伤痕。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亲历50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的著名学者、行业评论家。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