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中国积极发展12英寸线
modakang | 2007-08-15 08:23:44    阅读:1336   发布文章

  据 Market  Wire 报道,IC产业的转折点正在到来或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争论似乎还没有完结。

  当前的事实在于,IC产量、设备和材料等各种统计数字都达到创记录水平。截至2006年4月份,半导体设备的订货量同比增长了50%,到2006年5月IC出货量同比增长26%,而IC收入则增长9%,长期来看,这种高增长率是不能持久的,集成电路产业的调整即将来临?

  “是的,一方面短期内可以进行一个调整,” Advanced  Forecastin g 市场和销售经理 Rosa  Luis 说,“目前的运营水平风险比较大,因为它们有点像1996年到2001年的情形。”例如,IC出货量2000年10月同比增加28%,晶圆制造设备订单2000年12月同比增长了75%,IC收入从1994年12月到1995年12月上升了39%。

  “当然,另一方面,高增长率本身并不意味着引发调整,从产业结构上看,形势比上个周期要健康。”Luis说,“2001年开始的衰退使决策者开始小心谨慎,这种谨慎目前仍存在。因为,今天实际的产量和设备投入的增幅都小于2000年景气时的状态,低于预测的基本需求量。”

  总之,从长远发展看,爆发式增长注定是不能持久的,现在的结果将导致软着陆还是进入另一次衰退期,取决于半导体的决策者是继续增加产能,超过预测的基本需求量,从而试图来延续今天的好时光,还是继续保持警醒,事先筹划面对未来将出现的转折。

  据 Electronic  New s 报道,产业分析机构 Strategic  Marketin g  Associa tes ( S M A ) 的最新报告显示,晶圆制造产业的月生产量将增加17%,明年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不过,SMA警告,预计每月增加17%的产能不仅带来了发展机会,也会有生产过剩的风险,特别是存储器市场。

  SMA总裁 George  Burns 指出,东芝-San Disk 的合资企业 Fla sh  partn ers 雄心勃勃,旨在闪存领域超越领头羊三星,计划在2008年底前新上三条12英寸线。但新线的投产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SMA估计,35个新厂在未来两至三年的设备投入将达到560亿美元,多达60%的新增容量将用于存储器产品,特别是DRAM以及NAND闪存。

  半导体产业似乎处于难得的顺境,芯片代工厂的建线热有增无减。台积电、中芯国际以及上海华虹电子都计划在明年推出新的12英寸线。

  与此同时,预计半导体设备销售将创新高,受益者包括应用材料、 KLATencor 和 Lam  - reserch 等设备厂商,芯片厂商的总投入今年将增加14%达到473亿美元,明年将增加10%达到590亿美元,这个数字仅低于2000年业界的最高数额615亿美元。

  Burns 说:“我跟踪和探索晶圆制造产业有二十多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一年。”他在一份声明中说:“半导体产能有可能在2007年过剩,主要是由于大量的存储器产能上线。当这样的好消息来临时,你要担心了。”

  Burns 说,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预期达到高潮的新一轮晶圆制造热,将使今明两年的产能突破两位数增长,使产能提升到新的水平。

  根据 fabfutu res 报告,新增的产能2/3来源于存储领域,据估计已有14个存储器厂将于2007年上线投产。

  在亚太地区引发建线热潮的过程中,美国也不甘落后。 Burns 证实,美国仍是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国家,它不但吸引美国本国公司,如AMD在纽约建立一个工厂,同时也吸引境外的公司投资,如韩国的三星和德国的 Qim onda ( 属英飞凌)分别在德州和弗吉尼亚州建厂。 Burns 说,美国公司继续领导全球晶圆制造业,2000-2004 年,30%以上的新建晶圆厂为美国公司所建(包括建在美国国内和国外),2005年至今年年底新建厂则占20%。“从1995年到今年年底,美国公司共建有102家晶圆厂,完全装备的话总价值在740亿美元,占全球的24%。”他说。

  半导体产业专家莫大康指出,工业发展总存在差异性,半导体业也是如此。因此处在中国半导体业高端的企业,如中芯国际、华虹等,开始涉足12英寸芯片厂是完全必要的,否则很难参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最近不断传来好的消息,如中芯国际现有的北京12英寸生产线,月产能已达1.5万片以上,不但通过日本尔必达90纳米的存储产品工艺验证,而且90纳米逻辑产品也同样通过,并开始投入量产。

  同样,上海的华虹国际也传出完成设备安装,即将开始12英寸硅片生产线的试运行。

  另外,我国台湾地区最近宣布,半导体技术出口限制,将由目前的0.25微米放宽至0.18微米。如果没有如中芯国际等先进大厂,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营收报告中,0.13微米及以下微米已占营收的49%,那是不可能的。

  目前中芯国际仍有上海、武汉的新12英寸芯片厂计划,相信正如张汝京先生所言,因为北京12英寸厂的订单太满,实在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因此扩建新厂完全是市场行为。那是无可非议的。

  任何时候,企业要分析市场的变化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对于中国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也是一样。

  12英寸芯片生产线,除了一次性投入大,至少15亿美元之外,之后的累计投入也不菲。业界共识,由于折旧率高,在五年之内,很难赢利。而半导体业变化太快,即使要预测1-2年之后的态势也十分不易,中国半导体业正面临技术要靠引进,资金要靠银行融资及关键人才要从国外引进,市场主要在国外等问题,在短时期内很难改变被动局面。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亲历50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的著名学者、行业评论家。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